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,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,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,日本va在线视频播放,日韓丨亞洲丨制服丨亂倫

知識分享
當前位置:首頁 > 資訊 > 知識分享 >

圖書、檔案紙質(zhì)的酸化危機

時間:2025-09-15 13:52:09 來源:夏滄琪《圖書、檔案紙質(zhì)的酸化危機與除酸處理》

紙張是中國人的四大發(fā)明之一,人類資訊的傳遞、知識與思想的表達等,藉紙張為媒介因而更為便利,流傳也更為久遠。檔案、圖書等紙質(zhì)文物是人類文明發(fā)展歷程中所創(chuàng)造出來,使我們能了解歷史、改變世界的重要工具,亦是人類物質(zhì)生活與精神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寶貴資產(chǎn)。自古以來,檔案、圖書的材質(zhì)歷經(jīng)了甲骨、金石、竹木簡、縑帛、紙張等各類基材之發(fā)展歷程,而珍貴的歷史檔案文件、書畫、書籍等文物,大都是以紙質(zhì)為材料。無論是傳統(tǒng)的手工造紙或是十九世紀中葉以后利用機械大量造紙,由于天然或是人為因素造成紙質(zhì)檔案文物的老化變質(zhì),使得檔案、圖書材料逐漸受損破壞,最終乃至于失收藏及使用價值而宣告壽終正寢。為使珍貴的檔案、圖書等紙質(zhì)文物能長久流傳,并能提供鑒古知今的功能,對于紙質(zhì)文物的保存、保護,將是我輩所責無旁貸且刻不容緩的工作1。

酸化嚴重的圖書-非原文配圖

紙質(zhì)文物屬于有機類材質(zhì),而自然界的有機物,皆會隨時間的延長而呈現(xiàn)各種的劣化現(xiàn)象;在圖書、檔案類紙質(zhì)文物的劣化現(xiàn)象中,“酸性紙”特別需要我們的重視與解決。紙張是植物纖維均勻分散于水中,經(jīng)過抄紙網(wǎng)濾水作用得到平面薄片構造,在除水干燥處理之后,纖維間相互結合交織而成。由于紙中的纖維呈現(xiàn)毛細管現(xiàn)象(一般印刷用紙的孔隙率約40~65%),且制紙用纖維為親水性物質(zhì),故在以墨水書寫或用印墨印刷時,墨水溶液會因為毛細管現(xiàn)象而涌入紙層中。早期,歐洲多采用上脫方式以防止墨水暈散、滲透,而后德國Illig氏在1807年發(fā)明以松香-明礬為原料的松香-明礬(硫酸鋁)上膠(Rosin-Alum size),自1850年以后的紙皆采用此種上脫處理法。十九世紀之后所制造的紙多采用松香-明礬抄紙,此種造紙過程所添加的上脫劑,因硫酸鋁中的鋁易與其它化合物作用,而使得硫酸根(SO42-)殘留在紙屑中,此種離子性的硫酸成分不易揮發(fā),故會隨紙張的干燥而濃縮,引起強脫水作用而造成紙張中有機成分的變質(zhì),以致于一時期間所生產(chǎn)紙張紙屑的纖維呈酸性狀態(tài),即為所謂的“酸性紙”危機。1964 年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圖書館圖書修補專家Barow氏的研究報告證實了酸性紙為紙張劣化的主因,其曾收集1425年至1900年歐洲及美國的文化用紙,測定其耐折強度、破裂強度及紙張的酸堿值,而由其測定結果顯示,1700年至1900年所制紙張之酸堿值平均為4.0~4.9,紙張之耐折強度隨酸度增加而呈直線下降,只不過經(jīng)過100年,紙張的耐折強度已下降到零;15世紀到17世紀的紙張強度則相對的較高,劣化程度較低,由此可見酸性紙自然劣化一直在進行著2。

筆者等曾針對圓書館中典藏1820年至1940年西文期刊的紙張白度及pH值進行測定,結果顯示:1850年以前之紙張白度及pH值均較高,而在1876年以后,由于造紙過程是采用松香-明礬上膠劑,因此紙張的pH值均在5以下,此對往后的紙張保存性將造成不利的影響3。

據(jù)美國Barrow氏之研究調(diào)查顯示,典藏的圖書紙張在酸性狀態(tài)下,劣化速率較快,因此可知,十九世紀以后及二十世紀以前所制造酸性紙質(zhì)圖書文物的保存問題十分嚴重4。由圖可知歐、美國家圖書館藏書的脆化嚴重情形。

圖:歐美國家圖書館藏書的脆化嚴重情形

圖書館館藏書籍的快速劣化,已成為圖書館館員最關心的問題,由于書籍嚴重劣化的數(shù)目快速增加,已使書籍無法再外借使用,因此在許多地區(qū),已開始試驗和尋找實際改善保存的方法。酸的破壞是圖書館書籍及檔案資料紙質(zhì)劣化的主要原因,在書籍典藏期間所產(chǎn)生酸的主要來源是制紙時添加的硫酸鋁,也包括空氣污染物、紙張纖維的氧化產(chǎn)物和印刷油墨的媒介。

參考文獻:

1、夏滄琪,《書籍劣化與修復之研究》,(碩士論文,臺灣省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研究所,1991年),頁1。

2、邱俊雄,《紙張之劣化與防治》,《漿與紙月刊》57期(1988年),頁6。

3、黃結財,《古書調(diào)查與維護之研究》,(碩士論文,臺灣省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研究所,1992),頁19。

4、夏滄琪,《書籍劣化與修復之研究》,(碩士論文,臺灣省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研究所,1991),頁2-3;Buchanan,“The Brittle Book Problem”, The Paper Comservator,(1987), p.69。

內(nèi)容摘自:夏滄琪,臺灣省國立嘉義大學林產(chǎn)科學系助理教授,《圖書、檔案紙質(zhì)的酸化危機與除酸處理》

【轉載聲明】轉載內(nèi)容是出于傳遞更多有價值信息之目的,若出現(xiàn)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(lián)系告知,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!
上一篇:到頂了!
下一篇:無酸紙之簡易測試方法
資訊推薦
服務案例
回到頂部